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全文
《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全文

來自:邁丹科技 點擊數:3931 添加時間:2016-08-02 0:00:00

   新華社北京7月27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要求將信息化貫穿我國現代化進程始終,加快釋放信息化發展的巨大潛能,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毒V要》是規范和指導未來1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綱要》指出,當今世界,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興起。全球信息化進入全面滲透、跨界融合、加速創新、引領發展的新階段。誰在信息化上占據制高點,誰就能夠掌握先機、贏得優勢、贏得安全、贏得未來。

   《綱要》強調,要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為主線,以建設網絡強國為目標,著力增強國家信息化發展能力,著力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著力優化信息化發展環境,讓信息化造福社會、造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綱要》要求,堅持“統籌推進、創新引領、驅動發展、惠及民生、合作共贏、確保安全”的基本方針,提出網絡強國“三步走”的戰略目標,主要是:到2020年,核心關鍵技術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信息產業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信息化成為驅動現代化建設的先導力量;到2025年,建成國際領先的移動通信網絡,根本改變核心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實現技術先進、產業發達、應用領先、網絡安全堅不可摧的戰略目標,涌現一批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跨國網信企業;到本世紀中葉,信息化全面支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網絡強國地位日益鞏固,在引領全球信息化發展方面有更大作為。

   《綱要》指出,增強發展能力、提升應用水平、優化發展環境,是國家信息化發展的三大戰略任務,包括14項具體工作內容。增強發展能力,重點是發展核心技術、夯實基礎設施、開發信息資源、優化人才隊伍、深化合作交流。提升應用水平,主要是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對培育信息經濟、深化電子政務、繁榮網絡文化、創新公共服務、服務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安排,并首次將信息強軍的內容納入信息化戰略。優化發展環境,強調要保障信息化有序健康安全發展,明確了信息化法治建設、網絡生態治理和維護網絡空間安全的主要任務。

   《綱要》強調,必須堅持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對國家信息化發展的集中統一領導,信息化領域重大政策和事項須經領導小組審定。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強化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完善配套政策、加強督促落實,將各項戰略任務落到實處,確保戰略目標如期實現。

《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全文如下: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興起。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增強發展新動力,需要將信息化貫穿我國現代化進程始終,加快釋放信息化發展的巨大潛能。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建設網絡強國,是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選擇。

  本戰略綱要是根據新形勢對《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的調整和發展,是規范和指導未來1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國家戰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信息化領域規劃、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據。

  一、國家信息化發展的基本形勢

   (一)人類社會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正在經歷信息革命。當前,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交叉融合,正在引發以綠色、智能、泛在為特征的群體性技術突破。信息、資本、技術、人才在全球范圍內加速流動,互聯網推動產業變革,促進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轉型,國際分工新體系正在形成。網信事業代表新的生產力、新的發展方向,推動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空前提升,正在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生產力質的飛躍,引發生產關系重大變革,成為重塑國際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發展新格局的主導力量。全球信息化進入全面滲透、跨界融合、加速創新、引領發展的新階段。

  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變革,誰在信息化上占據制高點,誰就能夠掌握先機、贏得優勢、贏得安全、贏得未來。發達國家持續推動信息技術創新,不斷加快經濟社會數字化進程,全力鞏固領先優勢。發展中國家搶抓產業鏈重組和調整機遇,以信息化促轉型發展,積極謀求掌握發展主動權。世界各國加快網絡空間戰略布局,圍繞關鍵資源獲取、國際規則制定的博弈日趨尖銳復雜。加快信息化發展,建設數字國家已經成為全球共識。

  (二)進入新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信息化取得長足進展,但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相比還有差距,堅持走中國特色信息化發展道路,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建設網絡強國,迫在眉睫、刻不容緩。目前,我國網民數量、網絡零售交易額、電子信息產品制造規模已居全球第一,一批信息技術企業和互聯網企業進入世界前列,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信息產業體系。信息技術應用不斷深化,“互聯網+”異軍突起,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轉型步伐加快,網絡空間正能量進一步匯聚增強,信息化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引領作用日益凸顯。同時,我國信息化發展也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主要是:核心技術和設備受制于人,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不夠,信息基礎設施普及程度不高,區域和城鄉差距比較明顯,網絡安全面臨嚴峻挑戰,網絡空間法治建設亟待加強,信息化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家整體戰略布局中的潛能還沒有充分釋放。

  我國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和戰略主動地位持續增強,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從國內環境看,我國已經進入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關鍵時期,信息革命為我國加速完成工業化任務、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構筑國際競爭新優勢提供了歷史性機遇,也警示我們面臨不進則退、慢進亦退、錯失良機的巨大風險。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完全有能力依托大國優勢和制度優勢,加快信息化發展,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再上新臺階。

   二、指導思想、戰略目標和基本方針

 ?。ㄒ唬┲笇枷?。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堅持走中國特色信息化發展道路,堅持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同步推進,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為主線,以建設網絡強國為目標,著力增強國家信息化發展能力,著力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著力優化信息化發展環境,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讓信息化造福社會、造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ǘ鹇阅繕?/FONT>

  到2020年,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第三代移動通信(3G)、第四代移動通信(4G)網絡覆蓋城鄉,第五代移動通信(5G)技術研發和標準取得突破性進展。信息消費總額達到6萬億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到38萬億元。核心關鍵技術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信息產業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重點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取得明顯進展,網絡化協同創新體系全面形成,電子政務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實有力,信息化成為驅動現代化建設的先導力量。

  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達到20太比特/秒(Tbps),支撐“一帶一路”實施,與周邊國家實現網絡互聯、信息互通,建成中國-東盟信息港,初步建成網上絲綢之路,信息通信技術、產品和互聯網服務的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得到及時應用,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建成國際領先的移動通信網絡,實現寬帶網絡無縫覆蓋。信息消費總額達到12萬億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到67萬億元。根本改變核心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形成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產業體系,電子政務應用和信息惠民水平大幅提高。實現技術先進、產業發達、應用領先、網絡安全堅不可摧的戰略目標。

  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達到48太比特/秒(Tbps),建成四大國際信息通道,連接太平洋、中東歐、西非北非、東南亞、中亞、印巴緬俄等國家和地區,涌現一批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跨國網信企業。

  到本世紀中葉,信息化全面支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網絡強國地位日益鞏固,在引領全球信息化發展方面有更大作為。

 ?。ㄈ┗痉结?/FONT>

  ——統籌推進。信息化事關國家經濟社會長期可持續發展、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人民群眾福祉,必須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統籌中央和地方,統籌黨政軍各方力量,統籌發揮市場和政府作用,統籌階段性目標和長遠目標,統籌各領域信息化發展重大問題,確保國家信息化全面協調可持續健康發展。

  ——創新引領。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創新發展作為應對發展環境變化、增強發展動力、把握發展主動權,更好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根本之策,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努力掌握核心技術,快馬加鞭爭取主動局面,占據競爭制高點。

  ——驅動發展。最大程度發揮信息化的驅動作用,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引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優勢新興業態向更廣范圍、更寬領域拓展,全面提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國防等領域信息化水平。

  ——惠及民生。堅持以造福社會、造福人民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揮互聯網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不斷增進人民福祉;緊緊圍繞人民期待和需求,以信息化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

  ——合作共贏。堅持國家利益在哪里,信息化就推進到哪里,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加強網絡互聯、促進信息互通,加快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網上網下兩個空間,主動參與全球治理,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確保安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必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做到協調一致、齊頭并進;切實防范、控制和化解信息化進程中可能產生的風險,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

    三、大力增強信息化發展能力

  (一)發展核心技術,做強信息產業

  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程度決定著信息化發展水平。我國正處于從跟跑并跑向并跑領跑轉變的關鍵時期,要抓住自主創新的牛鼻子,構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培育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1.構建先進技術體系。制定國家信息領域核心技術設備發展戰略綱要,以體系化思維彌補單點弱勢,打造國際先進、安全可控的核心技術體系,帶動集成電路、基礎軟件、核心元器件等薄弱環節實現根本性突破。積極爭取并鞏固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等領域全球領先地位,著力構筑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比較優勢。

  2.加強前沿和基礎研究。加快完善基礎研究體制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面向信息通信技術領域的基礎前沿技術、共性關鍵技術,加大科技攻關。遵循創新規律,著眼長遠發展,超前規劃布局,加大投資保障力度,為前沿探索提供長期支持。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國際交流項目。

  3.打造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統籌基礎研究、技術創新、產業發展與應用部署,加強產業鏈各環節協調互動。提高產品服務附加值,加速產業向價值鏈高端遷移。加強專利與標準前瞻性布局,完善覆蓋知識產權、技術標準、成果轉化、測試驗證和產業化投資評估等環節的公共服務體系。

  4.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支持龍頭企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聯合高校和科研機構打造研發中心、技術產業聯盟,探索成立核心技術研發投資公司,打通技術產業化的高效轉化通道。深化上市發審制度改革,支持創新型企業在國內上市。支持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機構和開拓市場,有效利用全球資源,提升國際化發展水平。

  5.支持中小微企業創新。加大對科技型創新企業研發支持力度,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適當擴大政策適用范圍。完善技術交易和企業孵化機制,構建普惠性創新支持政策體系。完善公共服務平臺,提高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自主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夯實基礎設施,強化普遍服務

  泛在先進的基礎設施是信息化發展的基石。要加快構建陸地、海洋、天空、太空立體覆蓋的國家信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普遍服務,讓人們通過網絡了解世界、掌握信息、擺脫貧困、改善生活、享有幸福。

   6.統籌規劃基礎設施布局。深化電信業改革,鼓勵多種所有制企業有序參與競爭。統籌國家現代化建設需求,實現信息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推進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協調頻譜資源配置,科學規劃無線電頻譜,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加強信息基礎設施與市政、公路、鐵路、機場等規劃建設的銜接。支持港澳地區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布局。

   7.增強空間設施能力。圍繞通信、導航、遙感等應用衛星領域,建立持續穩定、安全可控的國家空間基礎設施??茖W規劃和利用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建設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增強接入服務能力,推動空間與地面設施互聯互通。統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和應用,推進北斗產業化和走出去進程。加強陸地、大氣、海洋遙感監測,提升對我國資源環境、生態保護、應急減災、大眾消費以及全球觀測的服務保障能力。

  8.優化升級寬帶網絡。擴大網絡覆蓋范圍,提高業務承載能力和應用服務水平,實現多制式網絡和業務協調發展。加快下一代互聯網大規模部署和商用,推進公眾通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下一代互聯網融合發展。加強未來網絡長期演進的戰略布局和技術儲備,構建國家統一試驗平臺。積極開展第五代移動通信(5G)技術的研發、標準和產業化布局。

  9.提高普遍服務水平??茖W靈活選擇接入技術,分類推進農村網絡覆蓋。發達地區優先推進光纖到村。邊遠地區、林牧區、海島等區域根據條件采用移動蜂窩、衛星通信等多種方式實現覆蓋。居住分散、位置偏遠、地理條件惡劣的地區可結合人口搬遷、集中安置實現網絡接入。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建立支持農村和中西部地區寬帶網絡發展長效機制,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為社會困難群體運用網絡創造條件。

 ?。ㄈ╅_發信息資源,釋放數字紅利

  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信息掌握的多寡、信息能力的強弱成為衡量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標志。當前,我國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不足與無序濫用的現象并存,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系統規劃,完善制度體系,全面提升信息采集、處理、傳輸、利用、安全能力,構筑國家信息優勢。

  10.加強信息資源規劃、建設和管理。推動重點信息資源國家統籌規劃和分類管理,增強關鍵信息資源掌控能力。完善基礎信息資源動態更新和共享應用機制。創新部門業務系統建設運營模式,逐步實現業務應用與數據管理分離。統籌規劃建設國家互聯網大數據平臺。逐步開展社會化交易型數據備份和認證,確保數據可追溯、可恢復。

  11.提高信息資源利用水平。建立公共信息資源開放目錄,構建統一規范、互聯互通、安全可控的國家數據開放體系,積極穩妥推進公共信息資源開放共享。發展信息資源市場,促進信息消費。引導和規范公共信息資源增值開發利用,支持市場主體利用全球信息資源開展業務創新。

  12.建立信息資源基本制度體系。探索建立信息資產權益保護制度,實施分級分類管理,形成重點信息資源全過程管理體系。加強采集管理和標準制定,提高信息資源準確性、可靠性和可用性。依法保護個人隱私、企業商業秘密,確保國家安全。研究制定信息資源跨境流動管理辦法。

 ?。ㄋ模﹥灮瞬抨犖?,提升信息技能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競爭是最終的競爭。要完善人才培養、選拔、使用、評價、激勵機制,破除壁壘,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為網信事業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13.造就一批領軍人才。依托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對信息化領軍人才支持力度,培養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網絡科技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高水平創新團隊和信息化管理人才。吸引和扶持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創新創業,建立海外人才特聘專家制度,對需要引進的特殊人才,降低永久居留權門檻,探索建立技術移民制度,提高我國在全球配置人才資源能力。

   14.壯大專業人才隊伍。構建以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為主體,繼續教育為補充的信息化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在普通本科院校和職業院校中設置信息技術應用課程。推廣訂單式人才培養,建立信息化人才培養實訓基地。支持與海外高水平機構聯合開展人才培養。

   15.完善人才激勵機制。采取特殊政策,建立適應網信特點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人才評價機制,打破人才流動的體制界限。拓寬人才發現渠道,支持開展創新創業大賽、技能競賽等活動,善用競爭性機制選拔特殊人才。完善技術入股、股權期權等激勵方式,建立健全科技成果知識產權收益分配機制。

  16.提升國民信息技能。改善中小學信息化環境,推進信息化基礎教育。全面開展國家工作人員信息化培訓和考核。實施信息掃盲行動計劃,發揮博士服務團、大學生村官、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等項目的作用,為老少邊窮地區和弱勢群體提供知識和技能培訓。

  (五)深化合作交流,拓展發展空間

  互聯網真正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讓國際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要積極開展雙邊、多邊國際交流合作,共同應對網絡安全面臨的挑戰,共同維護網絡空間的公平正義,共同分享全球信息革命的機遇和成果。

  17.深化國際合作交流。加強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國際框架和多邊機制內的協調配合,推動建立信息化領域國際互信對話機制。組織搭建合作渠道,建設全球信息化最佳實踐推廣平臺。實施中美、中歐、中英、中德數字經濟合作項目。

   18.參與國際規則制定。積極參與國際網絡空間安全規則制定。鞏固和發展區域標準化合作機制,積極爭取國際標準化組織重要職位。在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下一代廣播電視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網絡安全等關鍵技術和重要領域,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鼓勵企業、科研機構、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融入國際開源社區。

  19.拓展國際發展空間。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信息化發展,統籌規劃海底光纜和跨境陸地光纜建設,提高國際互聯互通水平,打造網上絲綢之路。加快推動與周邊國家信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通經中亞到西亞、經南亞到印度洋、經俄羅斯到中東歐國家等陸上通道,積極推進美洲、歐洲、非洲等方向海底光纜建設。合作建設中國-中亞信息平臺、中國-東盟信息港、中阿網上絲綢之路。統籌規劃我國全球網絡設施建設,支持企業拓展海外業務與節點布局,提升我國在全球網絡中的影響力。

  20.共建國際網絡新秩序。堅持尊重網絡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的原則,推動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積極參與和推進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國際化改革。加強國際網絡空間執法合作,推動制定網絡空間國際反恐公約,健全打擊網絡犯罪司法協助機制,共同維護網絡空間和平安全。

   四、著力提升經濟社會信息化水平

 ?。ㄒ唬┡嘤畔⒔洕?,促進轉型發展

  加快建設數字中國、大力發展信息經濟是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信息化對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作用,培育發展新動力,塑造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支撐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

   21.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實施《中國制造2025》,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以智能制造為突破口,加快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產品、裝備融合創新,推廣智能工廠和智能制造模式,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普及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深化互聯網在制造領域的應用,積極培育眾創設計、網絡眾包、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完善產業鏈,打造新型制造體系。

   22.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把信息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的制高點,推動信息技術和智能裝備在農業生產經營中的應用,培育互聯網農業,建立健全智能化、網絡化農業生產經營體系,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強耕地、水、草原等重要資源和主要農業投入品聯網監測,健全農業信息監測預警和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生產全過程信息管理服務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23.推進服務業網絡化轉型。支持運用互聯網開展服務模式創新,加快傳統服務業現代化進程,提高生活性服務業信息化水平。積極培育設計、咨詢、金融、交通、物流、商貿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網絡化發展。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構建繁榮健康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引導和規范互聯網金融發展,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發展分享經濟,建立網絡化協同創新體系。

   24.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轉變城鎮化發展方式,破解制約城鄉發展的信息障礙,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加強頂層設計,提高城市基礎設施、運行管理、公共服務和產業發展的信息化水平,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實施以信息化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信息化帶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行動計劃。支持港澳地區發展信息經濟。

   25.夯實發展新基礎。推進物聯網設施建設,優化數據中心布局,加強大數據、云計算、寬帶網絡協同發展,增強應用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加快電力、民航、鐵路、公路、水路、水利等公共基礎設施的網絡化和智能化改造。發揮信息化支撐作用,推動安全支付、信用體系、現代物流等新型商業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大市場、大流通、大服務格局,奠定經濟發展新基石。

   26.優化政策環境。完善互聯網企業資本準入制度,設立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引導多元化投融資市場發展。發揮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的作用,組建中國“互聯網+”聯盟,支持中小微互聯網企業成長。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設立國家信息經濟示范區。

   (二)深化電子政務,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適應國家現代化發展需要,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科學決策。持續深化電子政務應用,著力解決信息碎片化、應用條塊化、服務割裂化等問題,以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7.服務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推進黨委信息化工作,提升黨委決策指揮的信息化保障能力。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提高黨員、干部、人才管理和服務的科學化水平。加強信息公開,暢通民主監督渠道,全面提高廉政風險防控和巡視工作信息化水平,增強權力運行的信息化監督能力。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信息化保障,重視發揮互聯網在黨內法規制定和宣傳中的作用。推進信息資源共享,提升各級黨的部門工作信息化水平。

   28.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完善部門信息共享機制,建立國家治理大數據中心。加強經濟運行數據交換共享、處理分析和監測預警,增強宏觀調控和決策支持能力。深化財政、稅務信息化應用,支撐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調整,促進稅收制度改革。推進人口、企業基礎信息共享,有效支撐戶籍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推進政務公開信息化,加強互聯網政務信息數據服務平臺和便民服務平臺建設,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網上政務服務。

   29.服務民主法治建設。建立健全網絡信息平臺,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加快政協信息化建設,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實施“科技強檢”,推進檢察工作現代化。建設“智慧法院”,提高案件受理、審判、執行、監督等各環節信息化水平,推動執法司法信息公開,促進司法公平正義。

   30.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加快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高公共安全智能化水平,全面推進平安中國建設。構建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推動政府職能下移,支持社區自治。依托網絡平臺,加強政民互動,保障公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推行網上受理信訪,完善群眾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機制。

   31.健全市場服務和監管體系。實施“多證合一”、“一照一碼”制度,在海關、稅務、工商、質檢等領域推進便利化服務,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與服務,實現服務前移、監管后移。以公民身份號碼、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基礎,建立全國統一信用信息網絡平臺,構建誠信營商環境。建設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等重要產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完善產品售后服務質量監測。加強在線即時監督監測和非現場監管執法,提高監管透明度。

   32.完善一體化公共服務體系。制定在線公共服務指南,支持各級政府整合服務資源,面向企業和公眾提供一體化在線公共服務,促進公共行政從獨立辦事向協同治理轉變。各部門要根據基層服務需求,開放業務系統和數據接口,推動電子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

   33.創新電子政務運行管理體制。建立強有力的國家電子政務統籌協調機制,制定電子政務管理辦法,建立涵蓋規劃、建設、應用、管理、評價的全流程閉環管理機制。大力推進政府采購服務,試點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電子政務建設。鼓勵應用云計算技術,整合改造已建應用系統。

   (三)繁榮網絡文化,增強國家軟實力

   互聯網是傳播人類優秀文化、弘揚正能量的重要載體。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遵循網絡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展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把中國故事講得愈來愈精彩,讓中國聲音愈來愈洪亮。

   34.提升網絡文化供給能力。實施網絡內容建設工程。加快文化資源數字化建設,提高網絡文化生產的規?;?、專業化水平。整合公共文化資源,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信息服務水平。引導社會力量積極開發適合網絡傳播特點、滿足人們多樣化需求的網絡文化產品。

   35.提高網絡文化傳播能力。完善網絡文化傳播機制,構建現代文化傳播體系。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有效整合各種媒介資源和生產要素。實施中華優秀文化網上傳播工程,加強港澳地區網絡傳播能力建設,完善全球信息采集傳播網絡,逐步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適應的網絡國際傳播能力。

   36.加強網絡文化陣地建設。做大做強中央主要新聞網站和地方重點新聞網站,規范引導商業網站健康有序發展。推進重點新聞網站體制機制創新。加快黨報黨刊、通訊社、電臺電視臺數字化改造和技術升級。推動文化金融服務模式創新,建立多元網絡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鼓勵優秀互聯網企業和文化企業強強聯合,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文化集團、媒體集團。

   37.規范網絡文化傳播秩序。綜合利用法律、行政、經濟和行業自律等手段,規范網絡信息傳播秩序。堅決遏制違法有害信息網上傳播,鞏固壯大健康向上的主流輿論。完善網絡文化服務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加大網絡文化管理執法力度,打擊網絡侵權盜版行為。

   (四)創新公共服務,保障和改善民生

   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大力推進社會事業信息化,優化公共服務資源配置,降低應用成本,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38.推進教育信息化。完善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推進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和均衡配置,建立適應教育模式變革的網絡學習空間,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建立網絡環境下開放學習模式,鼓勵更多學校應用在線開放課程,探索建立跨校課程共享與學分認定制度。完善準入機制,吸納社會力量參與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建設,支撐全民學習、終身教育。

   39.加快科研信息化。加強科研信息化管理,構建公開透明的國家科研資源管理和項目評價機制。建設覆蓋全國、資源共享的科研信息化基礎設施,提升科研信息服務水平。加快科研手段數字化進程,構建網絡協同的科研模式,推動科研資源共享與跨地區合作,促進科技創新方式轉變。

   40.推進智慧健康醫療服務。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務體系,推進全國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數據整合共享,實施健康醫療信息惠民行動,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探索建立市場化遠程醫療服務模式、運營機制和管理機制,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加強區域公共衛生服務資源整合,探索醫療聯合體等新型服務模式。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滿足多元服務需求,推動醫療救治向健康服務轉變。

   41.提高就業和社會保障信息化水平。推進就業和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等信息全國聯網。建立就業創業信息服務體系,引導勞動力資源有序跨地區流動,促進充分就業。加快社會保障“一卡通”推廣和升級,實行跨地區應用接入,實現社會保險關系跨地區轉移接續和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加快政府網站信息無障礙建設,鼓勵社會力量為殘疾人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

   42.實施網絡扶貧行動計劃。構建網絡扶貧信息服務體系,加快貧困地區互聯網建設步伐,擴大光纖網、寬帶網有效覆蓋。開展網絡公益扶貧宣傳,鼓勵網信企業與貧困地區結對幫扶,開發適合民族邊遠地區特點和需求的移動應用,建立扶貧跟蹤監測和評估信息系統。

   (五)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助力美麗中國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乎人民福祉和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要著力破解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問題,構建基于信息化的新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加快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中國。

   43.創新資源管理和利用方式。開展國家自然生態空間統一確權登記。整合自然生態空間數據,優化資源開發利用的空間格局和供應時序。完善自然資源監管體系,逐步實現全程、全覆蓋動態監管,提高用途管制能力。探索建立廢棄物信息管理和交易體系,形成再生資源循環利用機制。

   44.構建新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實施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監測信息化工程,逐步實現污染源、污染物、生態環境全時監測,提高區域流域環境污染聯防聯控能力。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鼓勵有條件地區探索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網上交易。利用信息技術提高生態環境修復能力,促進生態環境根本性改善。

   (六)加快信息強軍,構建現代軍事力量體系

   積極適應國家安全形勢新變化、信息技術發展新趨勢和強軍目標新要求,堅定不移把信息化作為軍隊現代化建設發展方向,貫徹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戰略思想,在新的起點上推動軍隊信息化建設跨越發展。

   45.加強體系化建設。創新發展信息化軍事理論,加強信息化建設集中統管,發揮作戰需求牽引作用,推進機械化信息化有機融合。完善信息基礎設施,推動指揮信息系統集成運用,加大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力度,構建信息安全防御體系,全面提高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能力。

   46.提高實戰化訓練水平。適應戰爭形態演變趨勢,依托網絡信息系統,開展以信息主導、體系對抗、精確作戰、全域機動、網絡防控為主要特征的檢驗性、對抗性演習,推進軍事訓練向實戰化轉變,提高以奪取制信息權為核心的戰場綜合控制權能力。

   47.深化軍事斗爭準備。充分發揮信息化融合、滲透作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健全國防信息動員領導管理體制機制,完善國防信息動員與應急保障預案。大力培養信息化作戰指揮、信息技術專業、信息系統組織運用及操作維護等作戰急需人才,不斷增強官兵運用信息系統和信息化裝備打勝仗的能力。

   五、不斷優化信息化發展環境

   (一)推進信息化法治建設

   依法推進信息化、維護網絡安全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要以網絡空間法治化為重點,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加強執法能力建設,提高全社會自覺守法意識,營造良好的信息化法治環境。

   48.完善信息化法律框架。以網絡立法為重點,加快建立以促進信息化發展和強化網絡安全管理為目標,涵蓋網絡基礎設施、網絡服務提供者、網絡用戶、網絡信息等對象的法律、行政法規框架。

   49.有序推進信息化立法進程。堅持急用先行,加快出臺急需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強化網絡基礎設施保護,加快制定網絡安全法、電信法、電子商務法,研究制定密碼法。加強網絡用戶權利保護,研究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規范網絡信息服務與管理,修訂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研究制定電子文件管理條例。完善司法解釋,推動現有法律延伸適用到網絡空間。

   50.加強執法能力建設。加強部門信息共享與執法合作,創新執法手段,形成執法合力。理順網絡執法體制機制,明確執法主體、執法權限、執法標準。

   (二)加強網絡生態治理

   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創新改進網上正面宣傳,加強全網全程管理,建設為民、文明、誠信、法治、安全、創新的網絡空間,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

   51.強化互聯網管理。堅持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建立法律規范、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技術保障、公眾監督、社會教育相結合的網絡治理體系。落實網絡身份管理制度,建立網絡誠信評價體系,健全網絡服務提供者和網民信用記錄,完善褒獎和懲戒機制。加強互聯網域名、地址等基礎資源管理,確保登記備案信息真實準確。強化網絡輿情管理,對所有從事新聞信息服務、具有媒體屬性和輿論動員功能的網絡傳播平臺進行管理。依法完善互聯網信息服務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

   52.形成全社會參與的治理機制。堅持依法治網,加快建立政府引領,企業、社會組織、技術社群、公民共同參與、相互協作的互聯網治理機制。強化互聯網企業的主體責任,引導企業公平競爭、自我管理和改善服務。建立健全網絡社會組織,充分發揮社會組織自我管理、自我監督作用。加強社會力量引導,積極培育“中國好網民”。

   53.維護公民合法權益。依法保護信息自由有序流動,切實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和自由。全面規范企業和個人信息采集、存儲、使用等行為,防范信息濫用。加強個人數據保護,依法打擊網絡違法犯罪。

   (三)維護網絡空間安全

   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堅持積極防御、有效應對,增強網絡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懾能力,切實維護國家網絡空間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54.維護網絡主權和國家安全。依法管理我國主權范圍內的網絡活動,堅定捍衛我國網絡主權。堅決防范和打擊通過網絡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政權、破壞統一、竊密泄密等行為。

   55.確保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加快構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體系,加強黨政機關以及重點領域網站的安全防護,建立政府、行業與企業網絡安全信息有序共享機制。建立實施網絡安全審查制度,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中使用的重要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開展安全審查。健全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

   56.強化網絡安全基礎性工作。加強網絡安全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研發和技術手段建設,建立完善國家網絡安全技術支撐體系,推進網絡安全標準化和認證認可工作。提升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網絡安全態勢能力,做好等級保護、風險評估、漏洞發現等基礎性工作,完善網絡安全監測預警和網絡安全重大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實施網絡安全人才工程,開展全民網絡安全教育,提升網絡媒介素養,增強全社會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

   六、體制保障和組織實施

   要加強統籌協調,有力整合資源,形成推進合力,切實將各項戰略任務落到實處,確保戰略目標如期實現。

   (一)強化組織領導。堅持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對國家信息化發展的集中統一領導,信息化領域重大政策和事項須經領導小組審定。各級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要加強統籌,研究解決本地區信息化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二)健全工作機制。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統籌協調本戰略綱要的實施和督促檢查。各級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加強部門、行業、區域、軍地間合作,形成統一領導、分工合理、責任明確、運轉順暢的信息化推進機制。加快中國特色新型信息化智庫建設,完善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專家咨詢制度。

   (三)完善配套政策。各地區各部門要將本戰略綱要提出的任務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有效銜接、同步推進,制定好“十三五”信息化發展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相關部門要加快完善產業、財稅、金融、科技、教育等領域配套政策措施,加大財政投入和管理,重點支持關鍵性、基礎性、公共性領域的信息化建設和網絡安全保障。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創新信息化投融資機制,在信息化領域實行有利于商業運作、持續運營的政策,為社會投資參與創造條件。

   (四)加強督促落實。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細化任務,明確時限,逐級落實。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統計指標體系,加強信息化統計監測和評估工作,組織開展戰略實施年度檢查與績效評估。加大信息化工作考核力度,將考核結果作為評價有關領導干部的內容。

日韩欧美 中文写募第一页_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_亚洲精品多人p群_久久AV高潮AV无码AV